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认贼作父”的孙卓,淹没在网暴里......

霂云 一人一城 2022-04-01


他做出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:暂时回到“养父母”身边。

网友们对孙海洋的同情,掺杂着对人贩子和买家的怒火蔓延到他身上,“三观不正”、“认贼作父”的骂声铺天而来......

身处舆论中心的他,可能需要更长的的时间去理解这个不是由他引发的悲剧。


在外生活十四年
Fourteen Years

这几天孙海洋找到被拐儿子的消息吸引了全网的关注,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网友的神经。
 
认亲现场,孙海洋一把抱住已经长得比他还要高的孙卓,顾不得周围陌生人的眼光,他把这些年的思念心酸化成了阵阵悲恸。
 

正当人们以为这段14年的寻子旅程要画上团圆的句号时,事情的发展却一波三折,孙卓和孙海洋相认后并没有留在父亲身边:

“我在两边父母这里都受到满满的爱,亲生父母找了我十多年,非常辛苦,养父母养育了我十多年,也很辛苦。”

“关于我是回去还是留下,一时半会让我作出决定,对于我来说其实有点困难。”

截止到现在,孙卓留在了山东,继续在原学校读书,而短短的相聚四天后,孙海洋夫妇因为不想打扰儿子的生活,也不想给他更多压力,返回湖北监利老家 。


大团圆并没有出现,虽然找到了丢失十几年的孩子,却又没有找到当年那个孩子。
 
很多网友无法接受以这样的方式收尾,人们对人贩子和拆散孙海洋一家的“养父母”的愤怒蔓延到了孙卓身上,觉得他没有做出符合大家期盼的选择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“包庇”了养父母。

“请学校和买家主动把孙卓还回去,不是劝导开导,而是主动的跟孩子说你应该,必须回亲生父母身边!”
“现场演绎认贼作父。”
“听这男的讲感情,不觉得好笑吗?这么大了能不懂事理吗?”
 

身处舆论中心的孙卓万众瞩目,却又无人关心他的想法,人们太希望他能“快刀斩乱麻”了,而他要面对的却是四个有血有肉的人。
 
一边是寻找了自己十几年的亲生父母,一边是把自己养大的“父母”,他无论走向哪方都难逃内心的愧疚,而所有人都在逼他尽快做出选择......


网友愤怒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“天下无拐”的愿望。看了孙海洋这些年的经历没有人会不感到心酸。
 
十四年前,孙海洋一家从湖北县城搬到深圳,他满怀希望地在城中村开了家包子铺,期待着能给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 
虽然凌晨一两点就要开工,但孙海洋和彭四英有无穷的干劲儿,孙卓第一次去幼儿园的那天,孙海洋嘴角挂着笑,看着他一路跑进课堂。
 

“爸爸,我出去玩一下。”是孙海洋记得儿子说过的最后一句话。
 
晚上七点三十分,刚刚亮起路灯,街道上是行人匆匆的身影。孙海洋看孙卓已经写完了作业,就同意了他的请求:反正就在周围,走不远。
 
让孙海洋没想到的是,儿子走出了屋门,再次相逢竟是十四年后。
 

一个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的人靠近了独自玩耍的孙卓,从兜里拿出准备好的糖果:“小朋友,吃糖吗?”
 
见孙卓没有理他,白衬衫便把糖果扔到地上,没有防备心的孙卓起身去捡,白衬衫看到这招有用,就靠着一颗颗糖果把孙卓从父母身边带走,那年孙卓四岁。
 
发现儿子失踪后,孙海洋一下子就懵了,他赶紧跑到派出所报警,等过了可以立案的24小时,人贩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,看了好几遍的监控只留下一个男人模模糊糊的侧脸。
 

线索全断,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儿子。
 
孙海洋把包子铺的招牌改成寻子广告,悬赏二十万;原本不会上网的他学会了逛论坛、加寻子群;媒体采访时他刻意隐匿起孙卓姐姐的身影,让人们以为他们家只有一个独子......
 
几年过去了,孙海洋接到无数电话,但总是充满希望的拿起又失望的放下。他明知对方是骗子也要追问儿子的线索,最后把骗子都问蒙了:“我实在是不知道。”
 
最开始加寻子群时,孙海洋看到有那么多的群友,总感觉还有希望,但一年一年的过去,有的群友找到了孩子,孙海洋和更多的群友却在一次次失望后沉寂了下去。
 

一家四口本该在嬉笑怒骂中度过,孙卓可能像姐姐一样成为国际学校的交换生,再不济也能跟自己学学包包子的手艺。
 
但孙海洋的十四年,焦虑、失望陪伴了他的日与夜。


对孙卓来说,他在一个月前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份,他也不知道千里之外还有一个正在苦苦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。
 
养父母生活在山东阳谷县旁的一个村庄,他们家已经有两个女儿,但在当地没有儿子的家庭被叫做“绝户”。
 
养母对新京报说:“承受不住旁人‘轻蔑的眼光’,就动了领养一个男孩的心思。”
 

这个男孩就是孙卓,孙卓几乎是在养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。
 
家里不要求他干家务、农活;姐姐舍不得喝的牛奶让给他喝;别的家长都是一根一根给自家孩子买烤肠,孙卓的养父母一次买十根给他。
 
孙卓的记忆是从养父母对他“好”开始的,对网友来说养父母是十恶不赦的买家,可对孙卓来说,正是这些经历才组成了现在的孙卓。
 
在亲生父母和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养父母之间踌躇,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忍心伤害任何人的善良。
 

经常和孙卓拿在一起说的还有符建涛,他和孙卓在十四年前被“白衬衫”拐卖到了同一个家族。
 
符建涛比孙卓要大上几岁,能记得家里是开小卖部的,还能说出妈妈送给自己糖果的名字。
 
他一早就怀疑起自己“不是亲生的”。民警去学校找他时,他直接猜出了民警的目的:“叔叔,我知道你们是警察,我是被拐来的,我还记得我的名字。”
 

符建涛回家了,重新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,但父母在他面前表示对买家的愤怒时,他却希望父母能写一份“谅解书”:
 
“养父在外地省吃俭用,打两份工供他生活、读书。养母也是一身疾病。放假的时候,他坐火车到养父母打工的地方,养父母也总是把好吃的都给他。”
 
纵使符建涛的心智更加成熟,他也理不清这笔糊涂账,法律告诉他“拐卖”是犯罪,但受过的教育和天性让他也知道要对自己好的人感恩。
 
 
《失孤》中的郭振没有回家,梅姨案中的杨家鑫也是如此,亲生父母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,但在长达数年的分别中,已经找不到当年那个孩子了,他们成了有血缘的陌生人
 
在伦理的泥潭中,父母也找不到体面的出路,最后只能像符建涛的母亲对儿子说的那样:“你不要多想,好好上学,考上大学,其余的交给法律来办。”



“养父母”并不能因为付出真心就逃脱法律的惩罚,他们的私心拆散了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。
 
被拐卖的孩子即使像孙卓、符建涛一样被找到,那也偷走了其它家庭十几年的幸福,这对亲生父母和孩子都不公平,被迫接受一切的孩子甚至要用一生去消化这个伦理悲剧。
 
更不幸的是,还有更多被拐卖的孩子至今杳无音讯。
 
《亲爱的》原型中的杜小华不远千里来恭喜孙海洋,也希望借助热度让更多人关注自己丢失的孩子;还有人效仿“寻子包子铺”,把自己经营的店名改成“寻女手机店”,失去孩子的天数仍在每天增加......
 

对孩子的思念、对人贩子的愤怒困挠着他们的日日夜夜,哪怕仅仅是知道孩子像孙卓一样有好好长大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望。
 
真的希望“天下无拐”那天能早日到来,但本该指向买卖双方的利剑不该指向已是受害者的孩子。
 
人贩子作的恶留给了孙卓承担,14年前开始布局的悲剧,孙卓可能要用一生时间去化解。

本文图片主要源自:
微博@孙海洋、网络等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


[1]极目新闻《电影《亲爱的》原型孙卓:两边都是我的父母,回去还是留下很难决定》
[2]人物《亲爱的你》
[3]澎湃新闻《孙海洋寻亲成功背后:他带着被拐的记忆生活14年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